農婦去日本玩的時候看到的真的是這樣子,各地的超市都標著在地生產的蔬果,上面還有生產者的名字,蔬果呈現了多樣化、在地化的樣貌。連蔬菜炸可樂餅上面都出現了名字,你還可以知道是誰炸的呢。當消費端與在地連結強的時候,農產運銷中間的盤剝就會變少,創造雙贏局面指日可期。
-\-\-\-\-\-\-\-\-\-\
''臺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,小小的環境有這麼多人,所以生產地就是消費地,消費地就是生產地,地產地消可以節省掉不必要的運送,汽油的浪費、紙箱的浪費,而且生產者知道東西賣給誰,對他們負責,消費者知道誰生產的,建立互信。在日本的農民市場,生產者一定把照片貼在牆壁或產品上,對產品負責,也會降低化學農藥、肥料施用量。
過去生產者大多都是共同運銷到市場上,好的壞的全部都上拍賣市場,我很希望以後不要只有共同運銷,加強直銷,我以後打算盤點全臺灣每個農會,只要有閒置空間、停車場就設農民直銷站。因為農民直接銷售,會發現生產太多就賣不掉,馬上知道是不是要做生產調節、知道原來消費者要的是哪一種。
農民也可以直接跟消費者面對面,討論到底為什麼沒有辦法生產出這些東西,可能是因為病蟲害或豪雨,讓消費者了解生產現場;消費者也可以說自己的需求,跟農民講你要生產什麼比較好。
臺灣農產品的優勢是在地,產地和消費地非常近,農民直銷站作為一個溝通的平台,可以彌補過去臺灣太著重共同運銷,發揮在地農產品優勢。
這點日本就做得很好,他們很多產品不用透過中間商,生產者跟消費者連接起來,彼此認識,相互打氣,維護國產農產品。我們很希望媒合主婦聯盟、大型量販店,結合生產團體,把品質優良的產品直接賣給消費者,這樣雙方利益都可以獲得確保。''
https://www.agriharvest.tw/theme_data.php…